close

【 人文創意與文化管理課程-聽講心得 】
《人文關懷與田野調查》 主講:周彥文 老師 DATE:2004.9.21/10.5

  生活在淡水已經邁入第四年,自認為非常懂得淡水這個地方的我,經由周老師鉅細
靡遺的說明、解釋,一切表面的認知,因而轉而深入具體,更具文化意義。平時就常騎
著機車,悠遊小鎮,每每有同學來訪,我都能很介紹淡水這地方的人文景觀-古蹟群與
其特色。但是很多時候,由於認識的深度不足,常常都是介紹個名稱、看個景致,沒辦
法知道為什麼這建築物在這裡的意義?與在地人生活的互動?什麼是真正生活在當地?
加入地方趣聞、傳說與風水,讓小鎮更為生動,富生命力。

  老師先以二十分鐘的影片欣賞,開始這一次的演講。已經在學校做田野調查十年的
他,加上本身人文領域的專業,縱使學生們沒有業界的專業技術,卻看的到大家對作品
的用心與投入及豐富地方色彩。近年來,運用影片記錄地方,從資料蒐集、腳本、採訪
、攝影、編輯、剪接、配音、字幕、發表…,花費長時間的精神心血,親自去接觸可能
之前沒有接觸過的影像製作工作。影片中,看的出學生操作技巧的生疏,但這也是一個
磨練學習過程的紀錄。依淡江大學文學院所做的田野調查,從原本平面紀錄的人文採訪
與寫作,做成淡水人物誌(淡水生活風情 麥田 2004.3月出版)。發展到立體的紀錄,
以製作地方方誌為目標,利用影像去描繪小鎮特有的人地關係。有系統的,每年設定不
同的主題去製作,目前分有《沿革誌》、《廟宇誌》、《產物誌》、《民生誌》、《慶
典誌》…等方面,從各角度去了解閱讀小鎮。參加田野調查工作,周老師很有自信的把
握,學生都能很清楚的了解製作流程,只要有基本的工具,都可以獨立完成製作。這一
切最值得肯定的是,一群人有同樣的目標,同心協力,相互幫忙,跑過小鎮各個角落、
大街小巷,發現”人”的價值美麗及跟土地有了感情。

  而田野調查是什麼?有什麼意義呢?

*文化意義:
 它是一種基層、當代、第一手的地方呈現與文化資產。每個鏡頭與每筆描述都是歷史
,舊樣貌(人物、產業、建設…)的保留,做為發展歷程的紀錄軌跡。由下而上,肯定
自己的價值和豐富人地關係。

*工作內容:
 由於正史多記載政治、戰爭…等等,對於文化史及地方著墨有限,而且常都是零星分
散。所以野史成為了文化與地方的重要依據。但是對於田野調查來說,要有野史的精神
,只有口耳的記憶是不可靠的,嚴格要求真實與正確,小心求證。調查工作可分為:

(1)人物的記錄-耆老、士紳、政治人物、市井小民、地方貢獻者…都是可以當作田野調
查的題材。多多打聽,尋找具有接續性、在地性的人物、產業。像是打鐵店之於農漁業
發展、糊紙產業之於地方死亡率與醫療衛生。

(2)主題式記錄-系統化的規劃設計,形成立體的地方方誌,完整呈現。

*記錄方式:
 入手可先以採訪寫作的方式著手,盡量以客觀的角度去描寫。再者可以嘗試影像、圖
像紀錄,用照片捕捉瞬間的風韻,用影像述說文化的流動。當然也可以去收集、編集地
方的文獻資料。而這些共通的準則是客觀詳實。 


【以宏觀的角度 尋找一個地方時代典範】-閱讀一個小鎮∼

  由於不同的原因,世界上很多地方都保存舊有的生活型態。
浙江的周庄、巫鎮,因為和都市的交通不便之因,因而得以保存。
歐洲的捷克布拉格,由於建築法規的限制,使得風格造就了城市文化特色與時代典範。
而我們生活其中的淡水,如何找到時代的典範?
  可以先從地方傳說與故事的了解開始,像是清水祖師廟的落鼻祖師、鄞山寺的蝦蟆穴
風水學、馬偕博士的傳教、忠寮李家祖厝風水寶地…。這些傳說故事產生調查的動機與樂
趣,從在地出發,開始尋找史料古蹟,了解探討地理環境與人發生的作用與相互關係,找
出古今社會、文化新舊的差異與演進。進而產生一條軌跡與地方獨有的特色,成為時代的
典範。

  而在現今的淡水的傳統又是什麼?我將它分為五類:

(1) 國寶級傳統-滬尾文物-莊武男先生-中國南派廟宇門神畫家
(2) 地方傳統、不願改-啟文手工印舖(老街) 堅持手工刻印
(3) 地方傳統、不能改-打鐵店-應映淡水農漁產業
(4) 地方傳統再造-
 三協成餅舖-利用其歷史文化,開創糕餅博物館,保存傳統的親切與人情味。
  老街碾米店-保留舊機械工具,成為地方鄉土教學的活教材。
(5) 失傳的傳統-老街的建築特色…

 不管社區鄉鎮是大是小,都有它獨特的發展歷程與人文特色,在現今現實與傳統的
拉扯中,如何去取得平衡又是很難評估的問題。經由田野調查,除了充實技術層面的知
識及文化的保存外,最難得的是對土地的熱情與認同及生命延續的價值。進而影響社區
、影響鄉鎮,生活品質因而提升。這是在地價值呈現,是複製不走的。觀光也變的更知
性、更具教育意義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andsomeYs12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