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http://news.chinatimes.com/Chinatimes/newslist/newslist-content/0,3546,110501+112006062900039,00.html

2006.06.29  中國時報

《漠視氣候變遷 砸錢徒勞無功》 林倖妃、呂理德/台北報導


當台灣即將通過上千億元的治水條例,荷蘭卻以同樣規模預算「還地於海」,研究沿海種植耐鹽作物、變更堤防設計,一切都是因應全球氣候變遷,專家學者抨擊台灣治水卻不考量外部環境,也不相信專業,迷信工程手段卻忽視社會成本。

從八年八百億元暴增到一千四百一十億元的治水條例,本周五可望在立法院過關,但專家學者卻批評,土地面積和人數均和台灣類似的荷蘭,早已注意到氣候變遷並採取具體作為,台灣卻完全未意識到此一未來必然趨勢。

時報河川保護小組顧問、中山大學海洋地質及化學研究所教授陳鎮東表示,溫室氣體效應造成全球氣候變遷,全世界都面臨溫度上升,帶來的影響是蒸發量增加,地下水更少,水源更不敷使用,萬一不下雨,乾旱勢必較以往嚴重。

其次是雨量增加,各地暴雨頻率增加,過去說二十年、五十年的暴雨頻率全部過時,相關工程規範全都要改變,土石流也會隨之增加,規模更擴大,今後幾十年問題都無法解決,更嚴重的是海平面上升,國內地層下陷區域將惡化,堤防也可能被打破,種種隨之而來,全都有加乘效果,不是短期可解決。


李鴻源:台灣眼光短淺

面對嚴重的惡果逐一浮現,時報河川保護小組顧問、台灣大學土木系教授李鴻源語重心長說,荷蘭為因應氣候變遷已加速腳步,相信專業,政府和專家學者經超過兩千小時密集討論,找出問題並擬定計畫,總規模亦不過八百億元,台灣卻付之闕如,治水預算絲毫沒有談到氣候變遷可能引發效應和因應對策,即使花一千四百億元也不可能解決。

李鴻源進一步以荷蘭為例,指荷蘭警覺海平面可能隨溫室效應升高,不但變更堤防設計,同時為因應海水入侵,將鬱金香種植往內陸移動,在沿海地區種耐鹽植物,過去使用地下水,現積極尋找替代水源,種種改變都是提早預防氣候變遷帶來的災難;相對之下,台灣的眼光顯得短淺許多。

以台灣問題的嚴重性來看,李鴻源認為,花八百億元並不多,但政策的形成卻猶如「天上掉下來」一般,執行單位不明確也會影響執行績效,再者整個治水條例綱要計畫,從中心思想到邏輯完全看不出來,只有工程成本卻看不到社會成本,更沒有開源節流的觀念。

李鴻源強調,政府不應該只想到工程手段,不要只想要花錢,而是要相信專業,國內專業人無法進入決策階層,是目前最大問題所在;同時應該展開對話,包括產官學、民意代表和民間團體的對話,只要花一千四百億中的一至二%,做好綱要計畫並展開產官學民間團體的對話、做好訓練,「問題很嚴重,但千萬不要急」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andsomeYs12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